百堂寺
巍峨江之干,故迹百堂寺。
寺垫徙于旁,遗构十一二。
百堂依岩崖,像貌宛以备。
间虽或彫缺,亦足起敬畏。
江流几浅深,江木几荣悴。
舟车日往还,兴寝谁复议。
炉香有馀烬,无乃妄侥觊。
独叹镌凿功,绵历何所自。
寺垫徙于旁,遗构十一二。
百堂依岩崖,像貌宛以备。
间虽或彫缺,亦足起敬畏。
江流几浅深,江木几荣悴。
舟车日往还,兴寝谁复议。
炉香有馀烬,无乃妄侥觊。
独叹镌凿功,绵历何所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寺庙的沧桑变迁,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寺庙的地理位置和现状:百堂寺巍然矗立在江边,但原来的建筑已经大部分损毁,只剩下十分之一二的遗迹。虽然寺庙已经破败搬迁,但那些依山而建的残存佛像依然栩栩如生。
中间六句用对比手法写时光变迁:江水时深时浅,江边树木时茂时枯,人来人往的舟车依旧,但已经没人关心这座寺庙的兴衰。香炉里还残留着香灰,暗示这里偶尔还有人来祭拜,但多半是带着功利心的祈求。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他特别感慨那些精美石刻的雕凿工艺,不知道是经历了多少岁月才留存至今。整首诗通过寺庙的今昔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怅惘,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逐渐被遗忘的惋惜。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让读者自己感受时光的无情和历史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