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朋友刘贡父的和诗,表达了对一位德高望重老臣的敬重之情。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三个核心内容:
1. 开篇直接点赞老友品格:"爱君忧世老弥深"说你越老越关心天下,"特操要须得失临"夸他面对得失始终坚守原则。就像我们现代人夸一位老干部"不忘初心"。
2. 中间四句用生活化比喻:把老友比作"西山隐士"(类似现代说"大隐隐于市"),说他的德行像北斗星一样指引方向。提到"故乡安稳"暗示他淡泊名利,就像现代人退休后回归田园生活。
3. 结尾巧妙用典:"遗簪"典故(指不忘旧情)在这里化用得很自然,说这样的老臣不该被埋没,委婉提醒皇帝要重用三朝元老。相当于现在说"这样的老干部是国家宝藏"。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政治话题写得充满人情味,既赞美朋友品德,又为老臣发声,还带着苏轼特有的豁达。就像现在朋友间写:"你这些年不容易,但大家都会记得你的好",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