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影词三十八章 其二十四

褪尽缃桃春不妍,碧萝门巷有残烟。
西风入夜灯如豆,只拥寒衾听杜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春萧瑟的图景,通过几个简单的画面传递出深深的孤寂感。

前两句写春天将尽的景象:粉红的桃花已经凋谢殆尽,春天失去了往日的鲜艳;爬满青藤的门巷里,只剩几缕将要消散的炊烟。这里用"褪尽"和"残烟"暗示美好时光的逝去。

后两句转入夜晚:冷风吹进屋里,油灯微弱得像一粒豆子;诗人独自裹着冰冷的被子,听着窗外杜鹃的啼叫。"灯如豆"这个比喻特别生动,既写出灯光的微弱,也暗示房间的空旷寒冷。杜鹃在中国古诗中常代表哀愁,它的叫声更添凄凉。

全诗没有直接说"我很孤独",但通过凋谢的桃花、将尽的炊烟、微弱的灯光、寒冷的被窝和哀鸣的杜鹃,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这种用景物表达情感的手法,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