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泗水源上作
陪尾真宝藏,灵泗山根伏。
回回出乳窦,元气滋渗漉。
胚胎转天轮,鸿濛运地轴。
夏凉却冬温,襟岳而带渎。
我来源上坐,首春清且淑。
四山叶尚黄,一川藻常绿。
信可鉴毛发,宁当论缨足。
缅怀子在处,千秋示理躅。
不称俗虑蠲,直可道心复。
回回出乳窦,元气滋渗漉。
胚胎转天轮,鸿濛运地轴。
夏凉却冬温,襟岳而带渎。
我来源上坐,首春清且淑。
四山叶尚黄,一川藻常绿。
信可鉴毛发,宁当论缨足。
缅怀子在处,千秋示理躅。
不称俗虑蠲,直可道心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坐在泗水源头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开头四句写泗水源头的奇妙景象:水源从山根处涌出,像乳汁一样流淌,充满生机。作者用"真宝藏"形容水源的珍贵,用"元气"强调它的生命力。
中间部分描写四季变化中水源的特点:夏天凉爽,冬天温暖,周围有山岳环绕,水流像衣带一样蜿蜒。作者春天来此时,看到四周山上树叶还黄着,但水中藻类已经泛绿,清澈得能照见头发。这些描写生动展现了水源的纯净和生机。
最后六句是作者的感悟:面对这样清澈的水,不必在意世俗的束缚("缨足"指官帽和鞋子,象征功名利禄),可以洗涤心灵。作者想到古代贤人("子在处"指孔子)的教诲,认为这样的环境能让人摆脱世俗烦恼,回归本真。
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返璞归真、追求心灵纯净的思想。作者将水源的物理特性(清澈、四季变化)与精神追求(洗涤心灵)巧妙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