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表达了一种随性自在、不拘泥于形式的人生态度。
开头用"野老"和"公子"两个反差形象作对比,说这个人既像俗人(数珠挂臂),又像僧人(满脸胡须),说明他不在乎外在形象。接着用"以我为牛则为之牛,以我为马则为之马"这个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他随遇而安的豁达心态。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做人不必太较真,顺应世俗也无妨,真假对错不必分得太清楚。这其实是在说,人生不必被条条框框束缚,保持内心的自由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用轻松诙谐的语言,传达了一个深刻的生活智慧:做人要灵活变通,不必太过执着于表面形式。这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在今天这个充满各种规则的社会里,依然能给我们启发。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