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赵举人习

前年相见深相慰,别去飘蓬复渺然。
悬榻可禁风雨夜,过江常梦孝廉船。
汉家博士先三传,扬氏门生守太玄。
何日云霄排羽翮,祥鸾逸鹄看高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叫赵习的举人的赠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他前程的期许。

前两句写作者和赵习前年相见时互相安慰,但分别后友人像飘飞的蓬草一样行踪不定,让作者感到怅然。这里用"飘蓬"比喻赵习漂泊的生活状态,显得形象生动。

中间四句用典故表达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 "悬榻"指东汉陈蕃为名士徐稚特设的床榻,表示对赵习的敬重
- "孝廉船"用晋代张凭乘船赴考的典故,暗示赵习有才学
- "三传"指儒家经典,说赵习学问扎实
- "太玄"指扬雄的著作,夸赵习学识渊博

最后两句是美好的祝愿:希望赵习早日像展翅高飞的鸾鸟鸿鹄一样,在仕途上平步青云。用"祥鸾逸鹄"这样的祥瑞意象,寄托了对友人飞黄腾达的殷切期望。

全诗情感真挚,通过历史典故含蓄地赞美友人的才学品德,最后送上仕途顺利的祝福,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高雅深厚的情谊。用典虽多但贴切自然,使简单的送别诗显得文雅而不失温度。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