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供奉歌赤壁二首 其二

铜台翠瓦散春烟,歌舞人空曲尚传。
不意秋风寥落后,江南更识李龟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时光流转、艺术永恒的感慨。

前两句写铜雀台的繁华景象已成过去:曾经华丽的铜雀台(曹操建的宫殿)如今只剩春烟缭绕,当年歌舞升平的场面早已消失,但当时的乐曲却依然流传下来。这里用"人空曲尚传"的对比,突出物质会消亡,但艺术却能穿越时间。

后两句笔锋一转:没想到在秋风萧瑟的落寞时节,在江南居然能遇到像李龟年(唐代著名乐师,这里代指张供奉)这样的艺术大家。这里用李龟年的典故,既赞美了张供奉的高超技艺,也暗含了"盛世遗音"的感慨——乱世中依然有人传承着当年的艺术精髓。

全诗妙在:
1. 用"铜雀台"和"李龟年"两个历史意象,把古今串联起来
2. 通过"瓦散"与"曲传"的对比,突出艺术超越时空的力量
3. 最后在江南偶遇知音的惊喜,给怀古之情增添了一丝温暖
4. 语言看似平淡,但历史典故的运用让短短四句包含千年沧桑

本质上是在说:繁华会消逝,但真正的艺术就像李龟年的歌声一样,能穿越战乱和时光,永远打动人心。

吾丘衍

吾丘衍(1272—1311)元代金石学家,印学奠基人。浙江开化县华埠镇孔埠人。一作吾衍,清初避孔丘讳,作吾邱衍,字子行,号贞白,又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秉性豪放,左目失明,右脚痞跛,行动仍频有风度。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篆隶,谙音律,书法以隶和小篆见长。洽印不为成法的固,印文用玉箸篆,圆润秀劲,著有《周秦石刻释音》、《闲居录》、《竹素山房诗集》、《学古编》等。《学古编》成书于大德庚子(13OO)年,卷一为《三十五举》,乃是我国最早研究印学理论的著述。次载《合用文籍品目》,尾系附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