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水布袋赞

深则厉,浅则揭。
七十二汀,无风浪起。

现代解析

这首《过水布袋赞》看似简单,却藏着生活的大智慧。

前两句"深则厉,浅则揭"直接用了《论语》里的典故,字面意思是:水深就穿着衣服蹚过去,水浅就提起衣襟走过去。这其实是在说做人要懂得变通——遇到不同的情况,要用不同的方法应对,别死板。就像过河一样,水深时硬要提衣服会湿透,水浅时非要穿着衣服走反而累赘。

后两句"七十二汀,无风浪起"更有意思。"七十二"在传统文化里常表示数量多(比如七十二变),"汀"是小沙洲。字面是说:明明有那么多平静的浅滩,却莫名其妙起了风浪。这其实在讽刺现实——有些人放着好好的路不走,非要自己制造麻烦;或是暗指生活中那些看似平静,却突然出现意外的状况。

全诗才16个字,却用"过河"这个日常场景,说出了两个深刻道理:
1. 处事要灵活,根据环境调整方法(前两句)
2. 警惕那些人为的或隐藏的危机(后两句)

最妙的是把大道理藏在"蹚水"这样接地气的画面里,让人一看就懂,细想又觉得回味无穷。就像现在人常说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诗人用"水深水浅"的比喻,显得更生动不说教。

释大观

释大观,字物初,号慈云,俗姓陆,鄞县横溪(今浙江宁波)人。参北涧居简于净慈寺,悟旨,典文翰,声称籍甚。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住临安府法相禅院,历住安吉州显慈禅寺、绍兴府象田兴教禅院、庆元府智门禅寺、大慈名山教忠报国禅寺。景定四年(一二六三)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卒葬寺西庵。有元德溥等编《物初大观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净慈寺志》卷一○《法嗣》。释大观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