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乙卯端午
旧事思量否。
记年前、天中佳节,沈吟搔首。
此日伤心人渐老,谁耐离骚系肘。
喜绕砌、葵榴初绣。
笑看五丝缠艾虎,问汝曹、猛气凭陵久。
何故缚,女儿手。
楚天一片惊涛吼。
沸中流、锦袍雪舰,笳鸣鼓奏。
错认兰桡争吊屈,惹起鱼龙僝僽。
都不见、椒浆桂酒。
罨画从来无竞渡,也幸无、下濑戈船走。
渔夫醉,唱铜斗。
记年前、天中佳节,沈吟搔首。
此日伤心人渐老,谁耐离骚系肘。
喜绕砌、葵榴初绣。
笑看五丝缠艾虎,问汝曹、猛气凭陵久。
何故缚,女儿手。
楚天一片惊涛吼。
沸中流、锦袍雪舰,笳鸣鼓奏。
错认兰桡争吊屈,惹起鱼龙僝僽。
都不见、椒浆桂酒。
罨画从来无竞渡,也幸无、下濑戈船走。
渔夫醉,唱铜斗。
现代解析
这首《贺新郎·乙卯端午》写的是端午节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传统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的暗讽。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理解:
上片(前半部分)从回忆切入:
1. 开头用"旧事思量否"勾起回忆,说去年端午时还在为世事烦恼("沈吟搔首"),今年却已变成伤心的中年人,连读《离骚》的心情都没有了。
2. 眼前看到石榴花开、小孩手腕系五色丝线的节日景象("五丝缠艾虎"是端午习俗),却突然反问:为什么要把象征勇猛的老虎(艾虎)绑在女孩手上?这里暗含对传统束缚女性的不满。
下片(后半部分)转向社会观察:
1. 用"楚天惊涛吼"描写赛龙舟的热闹,但"锦袍雪舰"暗示这是权贵的游戏。表面说是纪念屈原,实际惹得水族不安("鱼龙僝僽"),讽刺纪念活动流于形式。
2. 最后笔锋一转,说幸好我们这里没有赛船("竞渡")和战船("戈船"),只有渔夫醉酒唱歌的朴实生活。这里透露出对民间真实生活的赞赏,对比上流社会的虚浮。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 用端午节常见的艾虎、龙舟等元素,既写节日氛围,又寄托对社会现象的批评
- 通过"伤心的中年人"视角,把个人感慨和社会观察自然结合
- 结尾渔夫醉酒的画面,用市井烟火气对冲了前文的沉重感,留下余味
这种写法既有传统诗词的含蓄美,又包含对现实的思考,让端午这个传统节日承载了更丰富的内涵。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