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政歌

我忆弦歌武城宰,流风馀韵今安在(怀古)。
卓哉吕侯英妙年,碧梧翠竹何娟娟(念今)。
却金海隅光使节,寒露玉壶浸霜月(形容清节)。
牛刀小试鸣南州,长天雕鹗横高秋。
丹诚烱烱慈仁父,反风灭火并伏虎(德政)。
琴堂有教肃簪裾,犴狱虽设期空虚(省刑)。
南邻北里童与冠,含哺鼓腹相泮涣(民安)。
春郊桑柘涨丛丛,秋原禾黍迷西东(物阜)。
邻封野人拜佳政,乐与舆人共涵泳(结上)。
桃李阴阴清昼长,牙签玉轴森琳琅(书籍)。
列圣群贤屹相向,蓍龟指南如视掌(圣贤示人之意无弗在衷)。
河海何曾择细流,泰山固不辞土壤(不自满假)。
百尺竿头事若何,濯缨一曲沧浪歌⑴。

现代解析

这首《德政歌》用生动的比喻和画面感,赞美了一位叫吕侯的年轻官员的清廉仁政。全诗像一部纪录片,分章节展现了吕侯治理下的理想社会图景。

开篇用"武城宰"(古代清官典范)作对比,引出主角吕侯——像挺拔的梧桐翠竹般品性高洁。接着用"却金"(拒绝贿赂)、"玉壶浸霜月"等意象,强调他如冰雪般清廉。

中间部分用一系列接地气的比喻:
- 把吕侯断案比作"牛刀小试",说他像高飞的猛禽震慑邪恶
- 用"反风灭火""伏虎"形容他化解灾祸的智慧
- 监狱空空如也,说明百姓遵纪守法
- 孩子们吃饱玩耍,田野庄稼茂盛,展现民生富足

结尾特别精彩:先用"河海不拒细流""泰山不嫌土石"比喻吕侯虚心纳谏,最后用"沧浪歌"(古代隐士之歌)暗示他功成身退的淡泊。全诗通过"清官-善政-民安"的递进结构,把枯燥的政治理念转化成了看得见的田园画卷。

最打动人的是那些生活化细节:孩童嬉戏、庄稼摇曳、书架整齐...让"德政"这个抽象概念变得像阳光雨露般可感可知。这种用具体画面传递理想的政治表达,至今仍值得借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