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美
世上之名他自误,须君千载垂文章。
夙昔陆沉秋宪府,风尘惨淡尚书郎。
心知此物难再遇,片语论交燕市傍。
携手七陵朔漠色,悲风九月吹白杨。
居然宇宙见雄俊,睥睨今古神飞扬。
流俗纷纷失肝胆,那能结客声利场。
近日操觚满京洛,江河决注非其长。
家握灵珠户和璧,及逢周客皆深藏。
高才楩楠与杞梓,吾道麒麟或凤凰。
清庙遗音壮昭代,天庭火藻悬衣裳。
生也经纶斯滥觞。
混尘安取金跃冶,养锐更羞锥处囊。
伊周屈宋傥易地,钧衡艺苑俱称良。
生也为情诚彷徉。
但愿右挹击筑之荆卿,左拍接舆之楚狂。
二豪侍侧乃蜾蠃,四子讲德如蜩螗。
举觞白眼天茫茫,秋风胡为归故乡。
亦欲送生从此去,留生不住悲河梁。
彩虹千尺挂碣石,赠生千里为帆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写给好友王世贞(字元美)的赠别之作,充满了对知己才华的赞美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赞美才华(开头到"天庭火藻悬衣裳") 诗人用"二十岁就进入朝廷"夸赞王世贞年少有为,说他文章写得好到能流传千年。接着用"秋风中坚守原则的官员""风尘仆仆的尚书郎"这些形象,暗示王世贞虽然身处官场但保持高洁品格。最精彩的是用一系列比喻:把王世贞比作稀有珍宝(灵珠和璧)、栋梁之材(楩楠杞梓)、祥瑞神兽(麒麟凤凰),甚至说他的文章像祭祀时庄严的音乐,像朝廷华美的礼服,这些都在说他的才华和品德都是顶尖的。
第二部分:人生选择("生也经纶斯滥觞"到"养锐更羞锥处囊") 这里诗人开始讨论人生道路的选择。用"金子混在尘土里""锥子藏在布袋里"这样的比喻,说真正的英才不该被埋没,但也不该为了名利刻意表现自己。提到伊尹(治国能臣)、周公(贤臣)、屈原、宋玉(大文豪)这些人,说王世贞无论从政还是搞文艺都能成为顶尖人物,展现了他全方位的才能。
第三部分:送别之情(最后部分) 最动人的是送别场景。诗人想象拉着好友的手,右边是刺秦的荆轲(侠义精神),左边是楚国的狂人接舆(超脱世俗),把世俗之人比作小虫子,说他们的言论像蝉鸣般嘈杂。最后"举杯望天""秋风吹动归乡"这些画面,既有豪迈也有伤感,特别是"彩虹当帆"的想象,把离别变成了壮丽的远行。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大量生动比喻让抽象的才华变得具体可感 2. 把送别场景写得像电影画面,既有历史人物客串(荆轲、接舆),又有自然景物烘托(秋风、彩虹) 3. 在赞美中暗含对现实的批判(说当时文坛很多人藏私、作品浮夸) 4. 最后超越普通离愁,用宏大意象把离别升华为精神之旅
就像现在给要出国深造的好友写临别赠言,既夸他"你聪明得像爱因斯坦,文笔比得上海明威",又嘱咐"别被世俗污染",最后说"让彩虹给你的飞机护航",把古今情感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