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北固楼

振衣直上最高楼,吴楚青苍一望收。
此地山形常北顾,千年江水自东流。
乾坤莽莽鱼龙气,今古愔愔花月愁。
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北固楼远眺时的壮阔景象和深沉感慨。

前两句写登高远望的豪迈——诗人整理衣衫登上最高处,一眼望尽吴楚大地苍翠的景色。"振衣"这个动作很有画面感,既表现了登高的郑重,又暗示了准备迎接壮阔景象的心情。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展现时空的永恒感:眼前的山势永远向着北方,千年的长江始终向东流去。天地间弥漫着鱼龙腾跃的生机,而古今岁月里却沉淀着风花雪月的淡淡哀愁。这里"鱼龙气"象征自然界的蓬勃生命力,"花月愁"则暗含人世变迁的感伤。

最后两句最精彩:面对奔涌不息的江海狂澜,诗人突然发现北固山就像上天赐予的一个拳头,稳稳镇住翻腾的潮头。这个比喻既新奇又贴切,把静止的山比作"拳头",把动荡的江海比作"狂澜",一动一静之间,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对峙与平衡。

全诗通过空间的高度感和时间的纵深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伟力的赞叹,以及在永恒自然面前的人生感悟。最妙的是结尾的比喻,让整首诗的意境突然拔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