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贫穷母亲失去孩子的悲痛场景,语言直白却情感深沉。
前两句"穷母伤儿不欲生,沧波白日隔幽明"直接点明主题:一位贫穷母亲因孩子溺水而痛不欲生。"沧波白日"的意象既交代了孩子是在白天溺水而亡,又用"沧波"(深绿色的波浪)与"白日"的对比,暗示生死两隔的残酷现实。
后两句"一哀出涕真何谓,避取回头忍泪声"刻画了母亲强忍悲痛的情态。她放声痛哭后突然意识到什么,急忙转身强忍泪水。这个细节描写特别打动人——母亲连尽情哭泣的权利都被剥夺,可能是因为贫穷让她必须坚强,或是周围环境不允许她宣泄悲伤。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没有直接说"多么悲伤",而是通过母亲想哭又不能哭的细节,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撕心裂肺却必须隐忍的痛苦。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表现手法,比直白的哭诉更有感染力。诗中"穷"字更是点睛之笔,暗示这不仅是一出悲剧,更是一出因贫穷而加剧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