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蜻蜓偷眼凉多,飞随小舫摇空翠。
西泠五月,碧罗初染,冰壶乍洗。
多丽香车,閒情椒壁,梦尘空徙。
载荷心酒苦,桐枝弦澹,看一阵,风漪细。
更谱玲珑散水。
战长林、叶间疏吹。
高寒更忆,回峰隐舍,鸣泉僧寺。
易得惊秋,菰芦深处,此歌堪倚。
渐钟催人散,平波坠露,点青萤尾。
西泠五月,碧罗初染,冰壶乍洗。
多丽香车,閒情椒壁,梦尘空徙。
载荷心酒苦,桐枝弦澹,看一阵,风漪细。
更谱玲珑散水。
战长林、叶间疏吹。
高寒更忆,回峰隐舍,鸣泉僧寺。
易得惊秋,菰芦深处,此歌堪倚。
渐钟催人散,平波坠露,点青萤尾。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夏日西湖边的清凉画卷,通过蜻蜓、小船、碧波等意象,营造出幽静雅致的氛围。
上片以蜻蜓的视角展开,写它在清凉的空气中飞舞,跟随小船掠过碧绿的湖面。五月的西泠桥边,湖水像刚洗过的碧玉一样清澈。这里曾经有香车美人的热闹,如今只剩空寂,词人带着苦涩的心情,在微风中听琴观水,感受细小的涟漪。
下片转入音乐描写,琴声像玲珑的水珠散落,又像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这让人联想到高山上的僧舍、泉水叮咚的寺庙。在芦苇深处,这样的歌声最适合慰藉容易感伤的秋天。最后以钟声、露水、萤火虫收尾,暮色中人群散去,只有点点萤火点缀着平静的湖面。
全词妙在三个特点:
1. 通感手法出色,把琴声写成"玲珑散水",把风声比作音乐,听觉与视觉交融
2. 动静结合,蜻蜓的飞动与小船的摇晃,衬托出湖水的宁静
3. 情感含蓄,通过"酒苦""弦淡"等细节,流露淡淡愁绪却不直白
就像用细腻的工笔画出了夏日西湖的一个剪影,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情怀,读来清新怡人又余韵悠长。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