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焦矶

中流砥柱压金鳌,上有神宫结构牢。
豪杰已随三国尽,精灵犹占一山高。
鸡鸣海树朝迎日,豚挟江风夜涌涛。
沿月棹歌祠下过,采蘋无计奠春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矗立在江中的山岛(焦矶),以及山上的神庙。诗人通过今昔对比,感叹历史变迁,同时展现了江上壮丽的自然景色。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两句用"中流砥柱"形容这座山岛像一根顶天立地的柱子镇住江中,山上的神庙建筑坚固。"金鳌"是神话中的大海龟,这里比喻江中礁石,说山岛像压在巨龟背上一样稳固。

2. 中间四句是今昔对比: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都已消逝,但他们的英灵似乎还留在这座高山上。接着描写江上美景:清晨鸡鸣时,海边的树木迎来朝阳;夜晚江风挟着浪涛声,仿佛有猪(豚)在江中翻腾。

3. 最后两句写现实场景:诗人乘着小船从神庙下经过,月光下唱着船歌,想采些水草(蘋)来祭奠古人,却找不到好酒(春醪)来供奉,流露出些许遗憾。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压金鳌"这样生动的比喻展现山势雄伟
- 通过"豪杰尽"与"精灵在"的对比,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 "鸡鸣""豚涌"等画面既有声音又有动感,让江景活灵活现
- 结尾的遗憾之情让整首诗更有余味,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对古人的敬意和怀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