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同

汝山不高鲜乔木,汝水不深无巨舟。
荒草连天荆棘壮,土脉疏缓多废畴。
三年力耕食不饱,一时不雨人相忧。
负薪代炭集市井,耳聋眼瞑垂白头。
土风薄陋趋向狭,一金之子称良谋。
百年人物可料数,里闾未见兴公侯。
君不见广成昔从空同居,猗玕亦云隐商馀。
千年两士炯若日,希世之才安可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瘠荒凉的乡村景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的感慨。

诗的开头写山不高、树很少,水不深、没有大船,勾勒出一个资源匮乏的地方。接着描写荒草遍地、荆棘丛生,土地贫瘠,很多田地都荒废了。农民辛苦耕种三年,却连饭都吃不饱,只要一段时间不下雨,人们就开始担忧生计。为了生存,老人们不得不背着柴火去集市换炭,他们耳聋眼花,白发苍苍,生活十分艰难。

然后诗人转向社会风气的描写:当地民风浅薄,人们眼界狭窄,有点小钱的人就被认为是聪明人。百年来这里没出过什么大人物,街坊邻里也没见过显贵。

最后诗人用历史典故形成强烈对比:广成子和猗玕子这两位古代贤士,虽然隐居在空同山和商馀山这样的偏僻之地,但他们的光芒千年不灭。诗人借此感叹:真正杰出的人才,即使身处贫瘠之地,也不会被埋没。

全诗通过描写贫苦乡村的现实,与历史上杰出隐士的对比,表达了"环境虽然重要,但真正的人才不会被埋没"的思想,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不重视人才、民生艰难的批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