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揭示了人生无常和坚守本心的可贵。
前四句用"蛀空的木头"和"倒塌的华屋"作比喻,说明无论是脆弱还是坚固的事物都会衰败,就像甜言蜜语终会害人,谗言一旦散播就难以收回。这里暗指社会中的虚伪与险恶。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展现两种人生选择:通达之人能适应世事变化,像弯曲的树枝避开尘埃;而追逐名利的人就像桃李虽艳丽却易凋零,青松虽朴实却经久不衰。这里"青松颜色衰"是反语,实际赞美青松的持久。
最后四句发出感叹:年华终将老去,当初的抱负大多落空。那些精于算计的人,最终也不过默默消失在草野之中。诗人用"冉冉在蒿莱"这个缓慢消失的画面,讽刺投机者的可悲结局。
全诗核心是:在变幻无常的世界里,与其费尽心机追逐短暂荣华,不如像青松般保持本色。诗中"华厦/蒿莱"、"桃李/青松"等对比鲜明,用朽木、尘埃等意象生动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