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至噬嗑适德尹以黄芽菜见饷戏拈一首

噬肉何烦灭鼻为,颐中有物好观颐。
齿牙落后刚难克,舌在差于软美宜。

现代解析

这首诗看似在调侃吃菜的小事,实则暗藏人生智慧,语言幽默接地气。

前两句用《易经》的"噬嗑卦"打比方:卦象讲咬合硬物(像吃带骨头的肉),但诗人说何必吃得那么费劲(灭鼻指夸张的吃相)?现在嘴里有嫩黄芽菜,正好悠闲地细嚼慢咽。"观颐"既指观察吃相,也暗指《易经》中修养身心的智慧,把深奥道理融入生活场景。

后两句更幽默:牙齿掉光啃不动硬菜,反而发现舌头能尝出柔软菜品的妙处。表面自嘲年老牙口不好,实则传递"以柔克刚"的生活哲学——失去牙齿的"刚强",却获得品味"软美"的能力,暗喻人要学会顺应变化,在缺陷中发现新乐趣。

全诗把哲理藏在吃白菜的日常里,用"齿牙落后"这种接地气的自嘲,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也悟到:人生不必强求,换个方式也能享受当下。就像没牙的老翁,反而成了美食家。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