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憩北干村接得剡知勃安子搆天章昭华龙质并勃安令子书问怅然累日
避地怀终悔,还乡憩旧庐。
三年游子痛,一纸故人书。
道远谁须友,天涯尚念予。
遥劄从谁寄,探怀看复惊。
语多思宛转,感至记分明。
闻道朱铨部,于今返上京。
三年游子痛,一纸故人书。
道远谁须友,天涯尚念予。
遥劄从谁寄,探怀看复惊。
语多思宛转,感至记分明。
闻道朱铨部,于今返上京。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战乱中避难他乡,后来回到故乡老屋时的心情。全诗通过几个生活片段,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乱世中的身世感慨。
前四句写现实场景:作者在逃难途中暂住在北干村,突然收到一群老朋友(勃安、子搆、天章、昭华、龙质)和勃安儿子的来信。这个意外的问候让他一连几天都心情复杂。
中间六句是心理描写:逃难生活让他后悔离乡,如今回到老房子更添伤感。三年漂泊的痛苦,都被这一封故人书信勾起。他感叹: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谁还需要朋友呢?可远在天边的老友们居然还惦记着自己。这些远方来信就像突然从怀里掏出的珍宝,读着读着就心头发颤。信里满是婉转的思念,真挚的情感历历在目。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听说当官的朋友朱铨部(铨部是官职名),如今已经返回京城了。这句看似平淡的交代,其实暗含深意——在动荡时局中,有人已经重回权力中心,而自己却还在乡间感慨,这种对比更显出普通人的无奈。
全诗妙在把"收到书信"这件小事写出了三层深意:先是意外惊喜,再是勾起乱世飘零的酸楚,最后通过他人境遇反衬自己的落魄。文字看似平淡,但每个细节都透着战乱年代特有的沧桑感,特别是"道远谁须友"这句,把乱世中人情的珍贵与脆弱都写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