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斋

丈人未始出吾宗,草靡波流尽太冲。
七窍凿开无混沌,六根消落尽圆通。
法身兔角声闻外,法事牛毛梦幻中。
谁会天游更端的,瘦梅疎竹一窗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天游斋》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哲学思考,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超脱世俗的境界。

首联“丈人未始出吾宗,草靡波流尽太冲”意思是:真正的智者(丈人)从未脱离自然的本源(吾宗),就像草木随风起伏、水流顺应自然一样,一切都在“太冲”(道家指虚静无为的状态)中运行。这里强调顺应自然、不刻意强求的生活态度。

颔联“七窍凿开无混沌,六根消落尽圆通”借用《庄子》中“混沌开窍”的典故,说人若过于追求感官享受(七窍),反而会失去本真的混沌状态;只有放下执念(六根消落),才能达到圆融通达的境界。

颈联“法身兔角声闻外,法事牛毛梦幻中”用比喻说明真理的玄妙:真正的佛法(法身)像兔子的角一样虚幻难寻,而世俗的宗教仪式(法事)却多如牛毛,不过是梦幻泡影。诗人讽刺人们执着于形式,而忽略了本质。

尾联“谁会天游更端的,瘦梅疎竹一窗风”点明主题:谁能真正领悟“天游”(超然物外的境界)的真谛呢?答案就在眼前——一窗瘦梅疏竹,一缕清风,简单自然即是道。

全诗的核心思想是:人应当回归本真,放下执念,在平凡自然中体悟大道。语言上多用道家、佛家典故,但最终落脚于生活场景(梅、竹、风),让深奥的哲理变得亲切可感。

李伯玉

宋饶州馀干人,字纯甫,号斛峰。初名诚,以犯理宗潜讳改名。理宗端平二年进士。授观察推官、太学正兼庄文府教授、太学博士。召试馆职,历诋贵戚大臣,直声暴起。累迁太府少卿、工部侍郎等。度宗时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等,以不容于贾似道罢归。旋擢权礼部尚书兼侍读。有《斛峰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