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与济叔薰卿论文

著书夫岂易乎云,不自鞭心不策勋。
望道初犹未之见,言天终可(四库本作不)得而闻。
囿于有极非皇极,概以无文是至文。
万一未能全免俗,宁为八卦易(四库本作勿)三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写作和追求真理的艰难,以及如何突破世俗束缚达到更高境界。

1. 写作不易,需自我鞭策 开头就说写书哪有那么容易?如果不自我督促、不努力追求成就,就很难有所建树。作者强调,真正的创作需要不断反思和进取。

2. 追求真理,难以捉摸 “望道初犹未之见”意思是,刚开始追求真理时,可能连它的影子都看不到;“言天终可得而闻”则说,即使谈论“天”(真理或天道),最终也可能无法真正理解。这反映了探索真理的艰难和不确定性。

3. 不要被局限,真正的“文”超越形式 “囿于有极非皇极”批评那些被条条框框限制的人,认为他们达不到最高境界;“概以无文是至文”则说,真正的“文”(文章或文化)可能看起来没有华丽的形式,但恰恰是最深刻的。

4. 宁可选朴实的智慧,也别盲目追求虚名 最后两句说,如果实在不能完全免俗,宁愿选择《易经》八卦(象征朴素而深刻的智慧),也别去追求《三坟》(古代典籍,这里可能指浮夸或陈腐的东西)。

核心思想: - 创作和求道需要刻苦和自省。 - 真理难以轻易掌握,但值得追求。 - 真正的杰作往往超越表面形式,朴素中见深刻。 - 在世俗和崇高之间,应选择更有价值的东西,而非随波逐流。

整首诗鼓励人们踏实钻研、超越形式束缚,追求更高层次的智慧和创作境界。

曾丰

(1142—?)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