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修寺在益阳数十里间惠远之弟居之世谓之小庐山二首 其二

傍山修竹翠檀栾,竦节疏枝碧玉寒。
安得诛茅此君侧,世间浑作梦中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雅致的山寺竹林图,传递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写景:寺庙旁的山坡上,修长的竹子青翠挺拔("檀栾"形容竹子秀美),竹节分明、枝叶疏朗,像碧玉一样透着清冷光泽。这里用"碧玉寒"既写出竹子的颜色质地,又暗示环境的清幽凉爽。

后两句抒情: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突然产生强烈愿望——真想在这里砍些茅草盖间小屋("诛茅"指搭建茅屋),与竹子相伴而居。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当人住在这样纯净的地方,再看喧嚣尘世,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像梦境般虚幻不实。

全诗妙在通过具体景物(修竹、茅屋)到抽象感悟(人生如梦)的自然过渡,把竹林清境与世俗纷扰作对比,让人感受到:真正的清醒,有时恰恰需要远离尘嚣才能获得。这种"以景悟理"的手法,让深刻的哲理变得生动可感。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