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 其三

千金筑黄楼,落成费百金。
谁言史君侈,聊慰楚人心。
高(三苏本作清)秋吐明月,白璧悬青岑。
晃荡河汉高,恍悢窗户深。
邀我三日饮,不去如笼禽。
史君今吴越,虽往将谁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苏辙写给哥哥苏轼的,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兄弟情谊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头用"千金建黄楼"的典故,说建楼花费巨大,但并非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安慰百姓(楚人指徐州百姓)。这里暗含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虽然花钱多,但确实为百姓做了实事。

中间写景特别美:秋天的明月像白玉一样挂在青山上,月光照亮高高的银河,透过窗户照进房间。这些景物描写其实是在渲染兄弟相聚的美好时光。

后六句转入抒情:苏轼邀请他连喝三天酒,他高兴得像被放出笼子的鸟。但现在苏轼调任江南(吴越),就算自己去找他,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了。这里既有对过去欢聚的怀念,也流露出对哥哥漂泊不定的心疼。

全诗最动人的就是这种质朴的兄弟情,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唠家常:你看月亮多美,记得我们上次喝酒多开心,现在你又要走了...这种平实的语言反而让感情显得更真挚。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