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

大名千古似公无,莘野隆中迹竟符。
汉室昔难兴礼乐,孔门已得厕程朱。
心存正统何论魏,衅起东邻合罪吴。
天定孰能终难回,空留造化继三谟。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诸葛亮(武侯)为主题,通过对比历史评价和现实困境,展现了他的忠诚与遗憾。

首联用"大名千古"直接点出诸葛亮名垂青史的地位,将他比作商朝名相伊尹(莘野)和隐居时的自己(隆中),暗示他既有才能又甘于隐忍。

颔联揭示矛盾:汉朝已无法复兴正统礼乐(指蜀汉难以统一),但诸葛亮的治国思想却足以与儒家大师程朱并列。这里用"厕"字(意为置身其中)强调其思想高度。

颈联为诸葛亮辩护:他坚持蜀汉正统("心存正统")而反对曹魏,诗中认为吴国破坏联盟("衅起东邻")才是三国乱局的罪魁。这里用"何论""合罪"表达强烈态度。

尾联充满悲怆:即便诸葛亮这样的天才("造化"指天纵之才)也难违天命,最终只能留下治国方略("三谟"指《尚书》中的治国之道)供后人追忆。用"空留"二字道尽无奈。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莘野隆中""程朱""三谟"等典故,将诸葛亮与历代圣贤并列
2. "何论魏""合罪吴"用词犀利,体现历史评判的立场
3. 结尾"天定孰能"的叩问,让英雄的悲情更具穿透力

本质上,这是首为失败英雄谱写的赞歌,告诉读者:有些伟大不在于成败,而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高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