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限四韵 其一

百回经眼地,倍倍惜高寒。
绕屋香成涧,摩天碧洗澜。
花头丰似颊,枝底啭如丸。
纵是醉名客,频游也挂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令人陶醉的竹林美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观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前两句"百回经眼地,倍倍惜高寒"是说:这片竹林我看了无数次,但每次都觉得它高洁清冷的姿态格外珍贵。这里用"高寒"形容竹子挺拔孤傲的气质,就像一位清高的隐士。

中间四句用具体画面展现竹林之美:
- "绕屋香成涧":竹林环绕房屋,竹叶的清香像山涧流水一样弥漫
- "摩天碧洗澜":竹子高耸入云,青翠的竹浪仿佛能洗净天空
- "花头丰似颊":竹梢饱满的花苞像少女圆润的脸颊
- "枝底啭如丸":竹枝下鸟儿的鸣叫声圆润清脆,像弹跳的小球

最后两句"纵是醉名客,频游也挂冠"最有意思:就算是热衷功名的人,经常来这里游玩后也会想辞官归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竹林超凡脱俗的魅力,连官场中人都被它征服。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竹林纪录片,从视觉(碧浪、花苞)、听觉(鸟鸣)、嗅觉(清香)多角度呈现竹林之美,最后用"挂冠"这个戏剧性结尾,让人感受到大自然净化心灵的力量。诗人对竹林的喜爱之情,都藏在每一个生动的比喻里。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