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寺塔歌

壮哉窣堵波,直上三百尺。
金轮撑高空,欲斗晓日赤。
浮云遏不度,穿泉下无极。
钟山颉顽一片紫,余岭参差万重碧。
高帝定鼎东南垂,文孙𢡚启燕王师。
燕师百万斩关入,庙社不改天枢移。
六军大酺万姓悲,欲向罔极酬恩私。
阿育王家佛舍利,散入支那有深意。
中夜牟尼吐光怪,清昼琉璃映纤碎。
帝令摄之寘塔中,宝瓶严供蜀锦蒙。
诸天悉凭龙象拥,千佛趺坐莲花同。
匠师琢石细于缕,自云得法忉利宫。
亦知秋毫尽民力,谬谓斤斧皆神工。
波旬气雄佛缘尽,绀宇雕阑销一瞬。
乌刍额烂走不得,韦驮心折甘同烬。
海东贾客莫浪传,此塔至今犹岿然。
老僧尚夸护法力,永宁同泰能几年。

现代解析

这首《报恩寺塔歌》用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历史隐喻,描绘了一座宏伟佛塔的兴衰,同时暗含对朝代更替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塔之壮丽(开头到"千佛趺坐莲花同")
诗人用"直上三百尺""金轮撑高空"等夸张比喻,把佛塔写得像要跟太阳比高。塔身金光闪闪,连浮云都绕道走,站在塔上能看到紫金山和万重青山。这里用"高帝定鼎"埋下伏笔,暗示明朝建立。

2. 建塔秘辛("匠师琢石细于缕"到"谬谓斤斧皆神功")
看似赞美工匠技艺精湛得像天宫手艺,实则暗讽——"秋毫尽民力"揭露这是劳民伤财的工程,统治者却吹嘘是神迹。就像说皇帝的新衣,表面光鲜,内里耗空了百姓血汗。

3. 历史轮回("波旬气雄佛缘尽"到结尾)
笔锋突转,用"销一瞬""甘同烬"等词描写佛塔终将毁灭。最后老僧还在吹嘘佛法护塔,但诗人反问:历史上著名的永宁寺、同泰寺不也都倒塌了吗?暗喻明朝和当年被它取代的朝代一样,终将衰亡。

诗的精妙处在于
- 用建佛塔暗喻明朝由盛转衰,就像塔终究会倒,王朝也逃不过历史规律
- "海东贾客莫浪传"这句很妙,表面让商人别乱传塔要倒的消息,实际暗示王朝衰败已无可挽回
- 结尾的反问最有力量,用寺庙兴衰类比朝代更替,让人想到"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全诗像一部快进的纪录片:先展示金光璀璨的佛塔,再快进到塔倒王朝灭,最后定格在老僧嘴硬的画面,留下无尽唏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