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上行

蒲生寒塘流,日与浮萍俦。
风波摇其根,飘转似客游。
客游在万里,日夕望故州。
鶗鴂鸣岁暮,蟪蛄知凛秋。
暑退厌絺绤,寒至思重裘。
佳人不与处,圆魄忽四周。
房栊凄鸣玉,纨素谁为收。
白云如车盖,冉冉东北浮。
安得云中雁,尺帛寄离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寒塘中的蒲草起兴,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生境遇的巧妙结合,抒发了游子漂泊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开篇用蒲草在寒塘中随波浮沉的画面,比喻游子像浮萍一样无依无靠。"风波摇其根"既写实景,又暗喻人生动荡。随后直接点明游子万里漂泊、日夜思乡的愁绪,就像被风浪摧折的蒲草根。

诗中用"鶗鴂鸣""蟪蛄知"这些秋天特有的虫鸟鸣叫,以及"厌絺绤""思重裘"的衣物更替,生动展现了季节变换。这些细节不仅点明时间流逝,更衬托出游子"佳人不与处"的孤独——月亮圆了又圆,却无人共赏;华美的衣物无人打理,更显凄凉。

最后四句将情感推向高潮:仰望天空中如车盖般飘动的白云,诗人渴望能托云中雁传递家书。这个浪漫的想象,把无法排遣的离愁具象化,让抽象的思念变得可感可触。

全诗最动人的是将自然景物与人生体验完美融合。蒲草的飘摇、虫鸟的鸣叫、衣物的更替,这些日常景象都成为情感的载体。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想家",而是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漂泊者望云思乡的惆怅。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既含蓄又深刻,是古典诗词魅力的典型体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