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夜晚的场景,一位心怀天下的道人在月光下漫步沉思,最后在燕台高歌抒怀。全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抱负。
前四句写景又写人: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漫长,皎洁的月光升起在高高的树林间。一位道人心怀幽远的情思,独自在东边山岩的阴影下踱步。这里的"幽抱"指深藏的心事,"东岩阴"的阴暗环境暗示着人物沉重的心情。
后四句转入抒情:他为天下苍生的苦难感到悲痛("海内事"指国家大事),自己平生的壮志如浩荡江水般澎湃。最终在燕台(古代燕国的高台,象征建功立业之地)放声高歌,虽然歌曲终了,但其中蕴含的情意却更加深远。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寒宵""华月"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 2. 通过"道人"这个超脱形象,反而更强烈地表现出对现实的关切 3. "高歌燕台下"这个动作,把内心的激荡外化为极具感染力的场景 4. 最后"曲尽意弥深"的留白,让读者感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诗人借道人之口,表达了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身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这种深沉的情感通过夜月、高台等意象自然流露,既有古典美,又容易引发现代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