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领奉命出征的场景,充满了豪迈与洒脱的气息。
前两句点明地点和人物:邠州地势险要,是军事重地,将领(郑戡)在旌旗簇拥下登上点将台,准备出征。这里用"形便"形容地形险要,"拥"字生动展现了军威之盛。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秦地的云彩低垂在落日旁,边塞的树木似乎也畏惧春寒(用拟人手法表现边塞苦寒)。但将领毫不在意,起草军令文思敏捷("无留思"),闲暇时也不忘娱乐("投壶"是古代一种游戏),展现了从容不迫的将领风范。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调侃:这位将领恐怕要笑话那些整天埋头读书("黄卷"指书籍)、死守文官岗位的书呆子了。通过对比,突出了将领的英武洒脱,也暗含对文官生活的调侃。
全诗语言简练,画面感强,通过边塞景物与人物活动的对比,塑造了一位潇洒自信的将领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和对死读书的不以为然。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