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邃庵待隐园次韵五首 其五 (江西诗。正德己卯年,奉敕往福建处叛军。至丰城,遭宸濠之变,趋还吉安,集兵平之。八月,升副都御史,巡按江西作)

芳园待公隐,屯世待公亭。
花竹深台榭,风尘暗甲兵。
一身良得计,四海未忘情。
语及艰难际,停杯泪欲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王阳明在平定宁王叛乱后所写,表达了他对国家动荡的忧心和个人身不由己的感慨。

前两句"芳园待公隐,屯世待公亭"用对比手法展开:风景优美的园林等着主人归隐(暗指自己向往平静生活),但乱世却等着他去建立功业("亭"指军营岗哨)。这种矛盾贯穿全诗。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画面展现这种矛盾:花竹掩映的亭台楼阁本该是文人雅居,如今却暗藏兵器战甲;虽然个人选择从军是明智之举("良得计"),但始终放不下天下百姓的苦难。这里"风尘暗甲兵"的描写特别生动,把战争阴影投射在美景上,形成强烈反差。

最后两句突然转为直抒胸臆:每当谈到时局艰难,连酒杯都端不稳,泪水几乎要夺眶而出。这个细节描写让读者看到,这位平定叛乱的将军内心其实充满柔软,他的选择不是为功名利禄,而是真切的忧国忧民。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歌颂战功,反而展现了英雄背后的挣扎与柔情。通过园林与战场的意象碰撞,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人如何在乱世中负重前行。这种"不得不放下个人理想去承担责任"的无奈,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