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天池月下闻雷次早知山下大雨三首 其一 (江西诗。正德己卯年,奉敕往福建处叛军。至丰城,遭宸濠之变,趋还吉安,集兵平之。八月,升副都御史,巡按江西作)

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在山麓。
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卷茆屋。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王阳明在山顶夜宿时的奇妙经历,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景图。

前两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是一个月光笼罩山顶的静谧画面,随后镜头下移到山脚,传来闷雷的隆隆声。山顶月明如洗,山脚雷声隐隐,这种上下空间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层次感。

后两句笔锋一转,用对话形式制造悬念。早上诗人像好奇宝宝一样向山下人打听,才知道昨夜三更时分山下经历了狂风暴雨,连茅草屋顶都被掀翻了。这里藏着巧妙的时间差——山顶安睡的人浑然不觉,山下却已天翻地覆,这种对比突显出山势高低带来的气候差异。

全诗就像个微型悬疑故事:开头设下"月明为何有雷声"的疑问,结尾揭晓"原来山下大雨"的真相。20个字里既有视觉(明月)、听觉(雷声)的立体描写,又通过"山顶安然-山下暴雨"的戏剧性反差,让人感受到大自然变幻莫测的魅力。最妙的是这种体验来自诗人真实军旅生活,比纯粹写景多了份人生况味。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