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草自言读书灌园之乐因次韵寄三首 其一

五湖迥浩淼,龙物之所家。
吾子栖湖干,风雨老屋斜。
沈酣六艺籍,宁屑笺鱼虾。
门外好事谁,惟闻雀声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喧嚣、沉浸于读书与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语言质朴却充满画面感。

前四句勾勒环境:五湖(这里泛指广阔水域)浩渺无边,是传说中龙族栖息之地。而诗中的"吾子"(指友人甫草)住在湖边,一间历经风雨的老屋歪斜地立着。这里用"龙物之所家"的宏大背景,反衬出友人小屋的简朴,暗示他虽身处凡尘却心怀高远。

中间两句写生活状态:友人沉醉于"六艺"(古代儒家六种才艺,这里代指经典书籍)的研读中,根本不屑于像普通人那样为琐事忙碌。"笺鱼虾"的比喻很生动——既可能是字面意思(不关心捕鱼捞虾的俗务),也可能暗指不屑于对琐碎学问做注解(古代注释书籍常称"笺注")。

最后两句用声音制造反差:门外没有访客的喧闹,只有麻雀叽喳的声响。"好事谁"三字特别妙,既说"没有多事之人来打扰",又暗含"真正懂他的人不多"的意味。麻雀的喧哗反而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让画面立刻鲜活起来。

全诗精髓在于通过湖、屋、书、雀这些简单意象,塑造出一个超然物外的读书人形象。诗人用"龙物之所家"与"老屋斜"的对比,"六艺籍"与"笺鱼虾"的取舍,"好事谁"与"雀声哗"的反衬,层层递进地展现了隐居者"身居陋室而心怀天下"的精神世界。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简朴环境中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让人联想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