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漫士晚阁溪云图
主人爱溪还爱云,去年走谒武夷君。
九曲溪流太清泚,千峰云气何氤氲。
幔亭得预曾孙宴,归带白云千万片。
天风倏忽下蓬瀛,吹散长空成组练。
漫士何年写此图,一溪云气长模糊。
恍疑接笋峰前见,还记天游顶上居。
一别溪头峰六六,经年不举看云目。
愿学宗生作卧游,画图一见心能足。
九曲溪流太清泚,千峰云气何氤氲。
幔亭得预曾孙宴,归带白云千万片。
天风倏忽下蓬瀛,吹散长空成组练。
漫士何年写此图,一溪云气长模糊。
恍疑接笋峰前见,还记天游顶上居。
一别溪头峰六六,经年不举看云目。
愿学宗生作卧游,画图一见心能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仙气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怀念。
1. 主题与情感
诗人通过回忆武夷山的溪流、云海和山峰,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他曾在武夷山游玩,如今看到这幅画,仿佛又回到了那里,内心充满怀念和满足。
2. 意象与画面
- 溪流与云气:清澈的溪水(“太清泚”)和缭绕的云雾(“何氤氲”)营造出仙境般的氛围。
- 幔亭与天游峰:提到武夷山的著名景点,如幔亭(传说中神仙设宴的地方)、接笋峰、天游峰,增添神话色彩。
- 白云与天风:白云被风吹散,像丝绸一样铺展(“成组练”),展现动态美感。
3. 艺术手法
- 虚实结合:画中的溪云让他恍惚觉得又回到了武夷山(“恍疑接笋峰前见”)。
- 用典自然:借用“宗生卧游”的典故(南朝宗炳年老后把山水画挂在墙上欣赏,当作游览),表达通过画作也能满足对山水的向往。
4. 语言风格
诗句流畅,如“一溪云气长模糊”既写画中朦胧的云,也写记忆中的景色,充满诗意。
总结
这首诗借画抒怀,把自然美景、神话传说和个人回忆融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山水的灵性和诗人的洒脱心境。即使不能亲临,通过一幅画也能获得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