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山长老善清日诵楞严维摩二经赋小诗二首示之 其二

弹指三生过,伤心一念差。
试标天上月,为种火中花。
粗识禅为味,初欣道有牙。
老师一笑许,千劫误蒸砂。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比喻,探讨了禅悟与人生困惑的关系。

前两句"弹指三生过,伤心一念差"说人生短暂如弹指,但一个念头的偏差就会让人遗憾。这里用"三生"代指漫长时光,"一念差"比喻微小的错误选择。

中间四句用两个精妙的比喻:"天上月"象征纯净的佛性,"火中花"代表世俗欲望,说想用佛法(天上月)来净化欲望(火中花);"禅为味"和"道有牙"把抽象的修行比作能尝到的味道、能发芽的种子,说明刚开始体会禅趣的喜悦。

最后两句风趣地说:老师虽然点头认可,但修行之路还很长,就像误把沙子当米饭蒸煮,暗示修行容易走弯路。全诗通过日常比喻,把深奥的禅理说得亲切易懂,既表现了初悟禅机的欣喜,也透露出修行不易的清醒认知。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