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赋五至堂二首 其二

老衲僧中龙,得度佛三世。
苴(《吴郡志》作诛)茅制不借,剖竹作如意。
徵心讯空王,礼足依梵帝。
住世无三宿,应缘有五至。
百年杞国忧,四大偃师戏。
应作如是观,浮云本无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的老僧形象,充满禅意和人生哲理。

首句“老衲僧中龙”直接点明主角——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像龙一样超凡脱俗。他修行深厚,已经参透佛法真谛(“得度佛三世”)。

接下来几句写老僧的简朴生活:用茅草编草鞋(“苴茅制不借”),用竹子做如意(一种法器),体现他随缘自在、不执着于外物的态度。他虔诚礼佛(“徵心讯空王,礼足依梵帝”),但又不拘泥形式,连在寺庙过夜都不超过三天(“住世无三宿”),随缘而行(“应缘有五至”)。

后四句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世人常像“杞人忧天”一样自寻烦恼(“百年杞国忧”),而人生其实像木偶戏一样虚幻(“四大偃师戏”)。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看待万事万物都应保持超然的心态,就像浮云本无根蒂,不必执着。

全诗通过老僧的形象,传递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放下执念,随缘自在,看淡世间纷扰。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让读者感受到禅宗的智慧与洒脱。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