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开头两句写的是:随着时间流逝,过去的风气离我们越来越远,七年后再回来,发现一切都变了样。这里用"非故庐"(不是原来的房子)暗示整个社会环境都变了,让人感到陌生和疏离。
中间四句用两组对比表达内心的失落:
1. 端午节挂艾虎(驱邪习俗)的温馨回忆,与屈原投江(忠臣葬身鱼腹)的悲壮形成对比,暗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2. 曾经高远的志向被消磨殆尽,就像美丽的园林变得破败不堪。这里用"云霄志气"和"锦绣园林"比喻曾经的抱负和美好生活。
最后两句是自我排解:既然现实如此,不如借酒消愁,写诗寄给朋友倾诉心声。"酩酊"指大醉,"勤渠"指殷勤问候,说明诗人虽然苦闷,但仍保持与友人的真挚情谊。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奈与坚守,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不甘沉沦的倔强。语言平实但情感深沉,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方凤
(1240—1321)宋元间婺州浦江人,一名景山,字韶卿(韶父),号岩南。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