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提举送淮长老住延寿寺 其一

少时见说饱丛林,宴坐垂年味更深。
月印夜潭非有意,云归秋嶂亦无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从年轻到年老的心境变化,充满禅意。

第一句"少时见说饱丛林"说的是:年轻时听别人谈论佛法,觉得已经懂得很多("饱丛林"比喻学佛知识丰富)。就像我们现在年轻人刷了很多心灵鸡汤,就觉得自己很懂人生道理一样。

第二句"宴坐垂年味更深"讲的是:等到年纪大了,安静打坐时才发现年轻时所谓的"懂"其实很肤浅,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佛法的深意。这就像我们长大后才发现,小时候背的那些名言警句,原来要经历生活才能真正明白。

后两句用两个自然景象比喻修行者的心境:
"月印夜潭非有意"——月亮倒映在夜晚的潭水中,并不是月亮刻意要这么做;
"云归秋嶂亦无心"——云彩飘回秋天的山间,也不是云彩有意为之。

这两个比喻都在说:真正的修行者要达到像自然现象一样的境界——不刻意追求什么,一切顺其自然。就像我们现代人常说的"不要强求""随缘",但比这更深刻,是一种完全放下执念的状态。

整首诗的精髓在于:年轻时以为懂了很多,老了才发现真正的智慧是顺应自然、不刻意追求。这种领悟不是靠读书能得到的,而是需要时间沉淀和生活体验。诗中用月光、云朵这样常见的自然现象作比,让深奥的禅理变得亲切易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