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祭酒得宫观还乡(代至虚)
闽中男子多儒衣,龙骧虎视惟四夔。
门前蓬藋老风雨,籍籍声名天下驰。
尔来半作古人去,亦或霜鬓甘伏雌。
独随日月上星斗,即今先生侍丹墀。
先生胸次真武库,无所不有世莫窥。
早年剖符勤抚字,晚年赐环妙论思。
朝廷远览得治本,务先长育英豪姿。
凌云大厦岂一木,要在钜细皆其宜。
先生彬彬揭模楷,仰膺帝可端为师。
鸾飞凤举遍台阁,辟雍祭酒终不移。
下帷庄⑴坐对沉燎,诸生自耻专浮词。
斯文与天共澄霁,肃驾圣域无多岐。
他时合抱挽梁栋,论功较德谁高卑。
先生胡不长风宪,豺狼在念略狐狸。
坐令饮恨深发喜,簪缨无复藏奸欺。
先生胡不同翰墨,形容尧仁晓天涯。
鲁官典诰从此复,大哉王言非寄私。
先生胡不秉枢极,以道揆事如蓍龟。
河防民役有定论,简拔贤俊去嫌疑。
吏员一一底乃绩,二虏拜手受指撝。
东西南北几万里,匹夫匹妇违寒饥。
人言太平亦无象,但见父老同儿嬉。
胡为五湖入清梦,忽焉幽兴落武夷。
千钧一发谁挽得,径约赤松歌紫芝。
长安车马竞回首,颇似巨源辞位时。
通德高门想如昨,溪风旦暮犹有期。
冷然杖屦远俗物,此心惟许江鸥知。
巍巍北辰拱天子,还淳直欲跻皇羲。
人才未登常侧席,鹤书每每空山茨。
金瓯况复旧名氏,只恐先生难自怡。
门前蓬藋老风雨,籍籍声名天下驰。
尔来半作古人去,亦或霜鬓甘伏雌。
独随日月上星斗,即今先生侍丹墀。
先生胸次真武库,无所不有世莫窥。
早年剖符勤抚字,晚年赐环妙论思。
朝廷远览得治本,务先长育英豪姿。
凌云大厦岂一木,要在钜细皆其宜。
先生彬彬揭模楷,仰膺帝可端为师。
鸾飞凤举遍台阁,辟雍祭酒终不移。
下帷庄⑴坐对沉燎,诸生自耻专浮词。
斯文与天共澄霁,肃驾圣域无多岐。
他时合抱挽梁栋,论功较德谁高卑。
先生胡不长风宪,豺狼在念略狐狸。
坐令饮恨深发喜,簪缨无复藏奸欺。
先生胡不同翰墨,形容尧仁晓天涯。
鲁官典诰从此复,大哉王言非寄私。
先生胡不秉枢极,以道揆事如蓍龟。
河防民役有定论,简拔贤俊去嫌疑。
吏员一一底乃绩,二虏拜手受指撝。
东西南北几万里,匹夫匹妇违寒饥。
人言太平亦无象,但见父老同儿嬉。
胡为五湖入清梦,忽焉幽兴落武夷。
千钧一发谁挽得,径约赤松歌紫芝。
长安车马竞回首,颇似巨源辞位时。
通德高门想如昨,溪风旦暮犹有期。
冷然杖屦远俗物,此心惟许江鸥知。
巍巍北辰拱天子,还淳直欲跻皇羲。
人才未登常侧席,鹤书每每空山茨。
金瓯况复旧名氏,只恐先生难自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代至虚为送别好友郑祭酒(国子监主管)退休还乡而作。全诗通过赞美郑祭酒的才华与品德,表达了对友人离任的不舍,同时暗含对朝廷人才流失的惋惜。
诗歌开篇用"闽中男子多儒衣"描绘福建文风鼎盛,但真正杰出的只有少数人("四夔"指四位贤臣)。这里用"龙骧虎视"形容他们气度不凡,而郑祭酒就是其中佼佼者。随着岁月流逝,当年的才俊或已离世,或已年老,唯有郑祭酒依然如日月般闪耀,在朝堂侍奉君王。
中间部分用三个"先生胡不"的排比句式,层层递进地赞美郑祭酒的才能:他像武器库般学识渊博,早年做地方官勤政爱民,晚年回朝议政见解独到。诗人认为他完全有能力担任御史("长风宪")、翰林学士("同翰墨")甚至宰相("秉枢极"),用"蓍龟占卜"比喻他决策精准。
但转折出现在"胡为五湖入清梦"——这样的人才却突然决定归隐武夷山。诗人用"千钧一发"形容这个决定令人惋惜,将离别场景比作晋代山涛(巨源)辞官时的盛况。末尾想象郑祭酒回乡后将过着拄杖漫步、与江鸥为伴的隐士生活,虽然朝廷("北辰"指皇帝)仍会思念人才,但恐怕再难请回这位已怡然自得的老先生。
全诗妙在:
1. 用"武库"、"蓍龟"等生动比喻展现人物才能
2. 通过"先生胡不"三连问制造情感张力
3. 结尾的隐士生活与开头的朝堂形象形成强烈对比
4. 在赞美中暗含对朝廷留不住人才的批评
诗人没有直接说"舍不得你走",而是通过列举郑祭酒各项才能、设想他在朝能做的贡献,让读者自然感受到:这样的人才归隐,实在是国家的损失。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