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元韵答汪广文

十丈花开玉井峰,藤萝亦附灌木丛。
可怜浮食不根着,南北羁旅如燕鸿。
倦飞欲返返未得,梦魂时绕三径松。
故人相见发孤笑,执热一濯清穆风。
小倾家酿歌骊驹,有怀未吐行匆匆。
山寒不开北枝梅,地远谁树南荆枫。
欲谈此意无为领,拨灰消尽麒麟红。
未免随俗且折腰,薄以今古浇其胸。
六经之泽溉万世,譬如畦稻宵露蒙。
陈言有味可涵泳,环堵差胜朝市中。
退之一赋吾未许,二禽雅意岂愿笼。
乘轩执圭何有哉。日光熠熠尘飞空。
由来贤达多下位,高原不解生芙蓉。
龙鱼仙伯妙此理,垂云小憇来儒宫。
洞庭湘山入诗句,借与光彩胜赮虹。
百闻不及一见面,独对霜月搔飞蓬。
清光何事亦多阙,试为问之修月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语言生动,情感真挚。

诗的开头用"十丈花开玉井峰"这样壮丽的自然景象起兴,但马上转入现实困境:诗人像浮萍一样没有根基,像候鸟般四处漂泊。"倦飞欲返返未得"道出了想归隐却不得的无奈,只能在梦中思念家乡的松树("三径松"象征隐士生活)。

中间部分写与老友重逢的温馨场面,他们饮酒唱歌,但很快又要分离。这里用"北枝梅"不开、"南荆枫"不红,暗示环境的不如意。诗人感叹知音难觅,像烧尽的炭火一样热情消退,虽然不得不为生活低头("随俗折腰"),但仍用古今学问滋养心灵。

接下来诗人赞美儒家经典("六经")像夜露滋润稻田般滋养世人。他认为在简陋的屋子里读书("环堵"),比在喧嚣的市集中更有意义。这里用"退之"(韩愈)的典故,表达不甘被束缚的志向。

最后诗人通过自然意象(日光、尘埃)和典故("高原生芙蓉"比喻不合常理),表达贤者常居下位的不平。结尾处想象与仙人对话,用"洞庭湘山"的壮美反衬现实孤独,只能对着月亮抒发感慨。

全诗通过鲜明的自然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一个有抱负的文人在现实与理想间的挣扎,既有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又保持着精神追求,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容易引起现代读者对人生困境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