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寺

寄奴遗迹托江扃,独记诗翁屐齿经。
香界近怜填戟卫,高居谁解乞巾瓶。
竹随鹤骨俱癯碧,雨渍峰容作窈青。
投暮不缘双屩湿,回车端可酌中泠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竹林古寺的幽静景色,以及诗人游览时的感受。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联"寄奴遗迹托江扃,独记诗翁屐齿经"写古寺临江而立,只有诗人踏着木屐来此寻访。"寄奴"指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暗示这里曾是历史人物的隐居之地。

颔联"香界近怜填戟卫,高居谁解乞巾瓶"说寺庙虽然供奉着神灵(香界),但已无人理解高僧(乞巾瓶)的修行境界,暗示寺庙的冷清。

颈联"竹随鹤骨俱癯碧,雨渍峰容作窈青"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诗人用"鹤骨"形容竹子的挺拔清瘦,说竹林和仙鹤一样瘦削青翠;又用"窈青"形容雨后山峰的朦胧青翠,把静态的景物写得灵动飘逸。

尾联"投暮不缘双屩湿,回车端可酌中泠"写诗人直到傍晚才离开,不是因为木屐被露水打湿,而是可以顺路去品尝中泠泉水。这里透露出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整首诗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将竹林古寺的清幽、历史的沧桑、自然的秀美融为一体。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把竹子比作仙鹤,把雨中山色比作窈窕女子,让普通景物焕发出超凡脱俗的魅力。最后以品茶作结,更添几分文人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