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春日以看梅到弹山信宿山阁读壁间旧题如昨日耳而当时共事者徐孺谷张君实与小史荃之皆死矣退之有言人欲久不死而观居此世者何也怆然兴怀爰作此诗
七载阁中人,重来死亡半。
巡览惊孤游,数往疑梦幻。
当年诗酒徒,徐生意何悍。
小史最清发,与我情婉娈。
张生实同调,时亦偕汗漫。
一朝俱灰尘,萧条空里闬。
不见窗中山,突兀犹在眼。
不见门前树,森疏好枝干。
山花向我笑,山鸟自相唤。
壁间旧题字,墨迹未漫漶。
嗟我同游人,一逝不复返。
晓日充山舟,夕月铜井院。
湖波绿欲皱,杨梅红始绽。
曳杖追流云,浮杯激飞淀。
此中乐事多,此日欢情变。
低回阅身世,生存腼颜面。
西州下悲泪,黄垆发浩叹。
予怀不可道,松风吹独旦。
巡览惊孤游,数往疑梦幻。
当年诗酒徒,徐生意何悍。
小史最清发,与我情婉娈。
张生实同调,时亦偕汗漫。
一朝俱灰尘,萧条空里闬。
不见窗中山,突兀犹在眼。
不见门前树,森疏好枝干。
山花向我笑,山鸟自相唤。
壁间旧题字,墨迹未漫漶。
嗟我同游人,一逝不复返。
晓日充山舟,夕月铜井院。
湖波绿欲皱,杨梅红始绽。
曳杖追流云,浮杯激飞淀。
此中乐事多,此日欢情变。
低回阅身世,生存腼颜面。
西州下悲泪,黄垆发浩叹。
予怀不可道,松风吹独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老人重游故地时,触景生情写下的感怀之作。全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深切悲痛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开头直接点明残酷现实:七年前一起在此游玩的朋友,如今半数已离世。诗人独自重游旧地,看着熟悉的风景,恍惚间觉得过去的热闹像一场梦。他用几个生动的细节回忆逝去的朋友:豪爽的徐生、清秀的小史、志趣相投的张生,这些鲜活形象与眼前"俱灰尘"的现状形成强烈对比。
诗中巧妙运用了"山花笑""山鸟唤"的乐景反衬哀情——自然景物依旧生机勃勃,但当年一起赏景的人永远不在了。墙壁上旧日题诗墨迹犹新,更凸显人事已非的凄凉。
后半段通过回忆往昔欢乐时光加深悲痛:他们曾清晨乘船、月夜赏景,看湖波荡漾、摘红透杨梅,这些快乐记忆让当下的孤独更显沉重。最后诗人用"松风吹独旦"的画面收尾,寒风中独自伫立的形象,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他无法言说的孤寂。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位老人对着老照片喃喃自语。通过具体的人物记忆、鲜明的今昔对比,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最深的悲痛不是嚎啕大哭,而是重游旧地时,发现风景未变而故人长绝的钝痛。这种生命体验跨越时空,至今仍能引发普通人共鸣。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