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山歌
司空山,在云外,时人到得方自在。
我今随力幸登临,四顾巍巍无向背。
绝遮拦,难比况,千山万山齐恃仰。
九夏炎炎雪正飞,三冬飒飒华初放。
春不荣,秋不落,隐隐昭昭倚寥廓。
直下人间咫尺间,欲上之人难措脚。
人迹绝,野境宽,触事无能懒散便。
有时向日岩前坐,有时乘困日高眠。
不学禅,不修道,只么腾腾恣颠倒。
百种无求个野人,随分随缘能作造。
不从他,不觅己,一句灵灵万缘里。
自从识得祖师关,历历明明此为始。
无妙名,无忌讳,来者向渠只么是。
任你千般与万般,何曾出得个些子。
分明说报知音,目炙风吹不用寻。
须弥南畔相逢著,积翠台边旨更深。
旨更深,谁会得,东村王老眼前黑。
李四张三不信伊,问尽邻家转疑惑。
转疑惑,不较多,为君吟作司空歌。
宫商角徵任吹唱,角徵宫商争奈何(同上书卷三○)。
我今随力幸登临,四顾巍巍无向背。
绝遮拦,难比况,千山万山齐恃仰。
九夏炎炎雪正飞,三冬飒飒华初放。
春不荣,秋不落,隐隐昭昭倚寥廓。
直下人间咫尺间,欲上之人难措脚。
人迹绝,野境宽,触事无能懒散便。
有时向日岩前坐,有时乘困日高眠。
不学禅,不修道,只么腾腾恣颠倒。
百种无求个野人,随分随缘能作造。
不从他,不觅己,一句灵灵万缘里。
自从识得祖师关,历历明明此为始。
无妙名,无忌讳,来者向渠只么是。
任你千般与万般,何曾出得个些子。
分明说报知音,目炙风吹不用寻。
须弥南畔相逢著,积翠台边旨更深。
旨更深,谁会得,东村王老眼前黑。
李四张三不信伊,问尽邻家转疑惑。
转疑惑,不较多,为君吟作司空歌。
宫商角徵任吹唱,角徵宫商争奈何(同上书卷三○)。
现代解析
这首《司空山歌》用大白话讲,就是一个登山的修行者在司空山顶的感悟,核心思想是“随性自在,不刻意追求”。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山景的奇幻与人生的对比
开头用夸张手法写司空山高耸入云(“在云外”),普通人登顶才能体会自在。但作者看到的不是普通风景——夏天这里飞雪(反常理),冬天反而开花(违背自然规律),春秋没有枯荣变化。这些描写其实在说:真正的修行境界就像这座山,超越世俗常规,打破人们对“正常”的刻板认知。
第二部分:懒散生活的哲学
作者描述自己在山上的生活:晒太阳、睡懒觉、不刻意学佛修道(“不学禅,不修道”)。关键句是“百种无求”,强调人不需要追求太多,像野人一样顺应自然就行。这里藏着大智慧:真正的修行不是苦练仪式,而是放下执念,像山一样坦然存在。
第三部分:修行的本质是“不折腾”
最后用矛盾的手法点题:说破了真理反而没人懂(“东村王老眼前黑”),邻居们越问越糊涂。就像音乐随便怎么演奏(“宫商角徵任吹唱”),本质不会变。作者想表达:真理就在日常中,但人们总爱复杂化,反而找不到答案。
全诗精髓:
1. 反内卷生活指南:用山顶视角看世界,会发现世俗的忙碌追求(比如功名利禄)就像“夏天飞雪”一样荒诞。
2. 懒人有懒福:真正的智慧是“无能懒散便”——承认自己能力有限,反而活得通透。
3. 真理在脚下:最后两句暗示,有人非要较劲(“争奈何”),但就像改变不了音律本质一样,不如像山一样稳稳站着。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魔幻山景比喻人生,把深奥的禅理变成“晒太阳睡懒觉”的日常,告诉读者:最高级的活法,是停止自我较劲。
释择崇
释择崇,号常庵,宁国府(今安徽宣州)人。住饶州荐福寺。为南岳下十五世,黄龙德逢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