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边关的壮美画卷,充满历史沧桑感。
前两句写景:大雪覆盖了秦地城池,仿佛为边关筑起天然屏障,不再向南蔓延。严关(险要关口)笼罩在朦胧的山雾中,营造出神秘苍凉的氛围。这里用"不复南"的拟人手法,让雪势显得更有气势。
后两句叙事:诗人想寻访松林间的秦皇庙(秦始皇祠庙),独自骑着马在蜿蜒山路上盘旋攀登。"玉簪"比喻白雪覆盖的山峰,既写出山势陡峭,又赋予冰雪以玉器的温润美感。通过"匹马盘回"的细节,让人感受到边关行路的艰辛。
全诗通过"雪、关、松、庙、马"等意象组合,将自然奇观与人文遗迹巧妙融合。既展现了边塞风光的雄奇,又透露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在苍劲的笔触中藏着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怅惘。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