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文人雅士的聚会,用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聚会的欢乐氛围和交友的珍贵。
前两句写景:青翠的竹林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红色的花朵沿着水边绽放。这里用"碧筱"和"朱华"的鲜艳色彩对比,勾勒出明丽的自然画面。
中间四句写人:聚会上有说着吴地软语的佳人,有穿着晋代风格衣冠的公子。诗人突然意识到这样欢乐的场合实在难得,大家都说保持这样的高雅情趣很不容易。这里通过"吴笑语"和"晋衣冠"的细节,展现了聚会的风雅。
最后两句抒情:诗人说自己花了很长时间寻找志趣相投的朋友,现在终于找到像兰花一样高洁的知己。"如兰"用了《孔子家语》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的典故,比喻结交高雅的朋友。
全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文活动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高雅聚会的珍视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语言清新流畅,用典自然,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风雅生活的情趣。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