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兴 其一

小楼岑寂怅黄昏,愁绪难消酒一尊。
三月莺花撩客梦,连朝风雨断诗魂。
阳关短笛伤心调,珊枕春潮别泪痕。
底事有家归未得,年年芳草怨王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春天黄昏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语言细腻,情感真挚。

首联“小楼岑寂怅黄昏,愁绪难消酒一尊”直接点明场景和心境:黄昏时分,诗人独自在小楼里,感到寂寞惆怅,借酒消愁却愁更愁。这里的“岑寂”和“怅”强化了孤独感,“酒一尊”则暗示借酒浇愁的无奈。

颔联“三月莺花撩客梦,连朝风雨断诗魂”通过春天的景象反衬诗人的愁绪。三月本是莺啼花开的明媚季节,却勾起了游子的乡愁;连日风雨更让诗人无心写诗,精神萎靡。“撩”字生动地写出春景对游子的刺激,“断诗魂”则夸张地表现了他的消沉。

颈联“阳关短笛伤心调,珊枕春潮别泪痕”进一步用音乐和物品寄托情感。《阳关三叠》本是送别之曲,短笛声更添伤感;珊瑚枕上留下的泪痕,像春潮一样汹涌,暗示诗人夜不能寐、泪流不止的状态。

尾联“底事有家归未得,年年芳草怨王孙”道出核心矛盾:明明有家,为何不能回?每年春草再生时,自己却像被放逐的王孙一样滞留他乡。“芳草”既是春景,也暗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强化了有家难归的哀怨。

全诗以“黄昏—春景—泪痕—归家”为线索,层层递进。诗人用酒、风雨、笛声、泪痕等具体意象,把抽象的乡愁写得可感可触。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矛盾:春天越美好,游子越痛苦;明明思念至极,却只能年复一年看着芳草变绿。这种“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的无奈,正是许多异乡人的共同体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