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观尚书题所藏郭天门遗老画①

往读漳浦画,泼墨设树石。
嵯峨出万怪,一变玄黄色。
抗手得此老,惨澹孤臣笔。
为僧有馀憾,奖洪与史匹。
怜才足覆国,天乎非人力。
平生儒佛雄,巨刃吐胸臆。
百世见公真,自写苍山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写给一位叫海观的尚书,赞美他收藏的郭天门(明末遗民画家)的画作。全诗通过描述画作风格,进而歌颂画家的人格精神。

前四句写郭天门画作的特点:他的山水画泼墨淋漓,树木山石造型奇特,用大胆的变形手法打破常规("玄黄"代指天地常规)。"嵯峨出万怪"形容画中险峻奇特的山势,"一变玄黄色"说他的画打破了传统套路。

中间六句转向评价画家本人:这位遗老画家("孤臣"指明遗民身份)用画笔寄托亡国之痛。诗中提到他虽出家为僧("为僧"),但心中仍有遗憾,因为他生前赏识洪承畴、史可法这样的忠臣。"怜才足覆国"看似说爱才导致亡国,实则是反语——明朝灭亡是天意("天乎非人力"),非人力可挽回。

最后四句总结画家精神:他一生融合儒家气节与佛家超脱("儒佛雄"),画作如大刀阔斧般直抒胸臆("巨刃吐胸臆")。百年后人们仍能通过这些画作("苍山骨"喻画中山水)看到他真诚的品格。

全诗妙在"以画见人"——表面写山水画的奇特技法,实则赞美画家在改朝换代后,用艺术寄托忠贞气节。画中变形夸张的山水,正是他内心激荡情感的写照。诗中"惨澹孤臣笔""自写苍山骨"等句,生动展现了艺术创作与人格精神的统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