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望夜忆家

萍浮蓬转菊江边,儿女无知尚少年。
地远曾劳书再寄,天清已见月三圆。
苦无蒲鸽能消暑,非忆莼鲈也吐涎。
斗米千钱柴四百,故乡回首益茫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在六月的月圆之夜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开头两句用"浮萍""转蓬"比喻自己像无根的植物一样漂泊在菊江边,而家里的孩子还年幼不懂事。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无法照顾家庭的愧疚。

中间四句具体写思乡之情:虽然相隔遥远,但家人仍坚持写信来;抬头看见晴朗夜空中第三个月圆(说明已离家三个月)。诗人说不是因为家乡美食(莼菜鲈鱼)才流口水,而是天气太热却没有解暑的蒲鸽(一种消暑食物),实际是用幽默的方式表达思乡之苦。

最后两句最扎心:想到家乡物价飞涨(米价斗要千钱,柴要四百),回头看故乡的方向,只觉得更加迷茫。这里既是对家人生活的担忧,也暗含了对时局动荡的无奈。

全诗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物价、食物、家书)来表达深沉的情感,既有对家人的牵挂,又有漂泊者的孤独,还有对时局的隐忧。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让每个在外打拼的人都能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