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某人和赵若伦一起题在多景楼上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1. “大地山河合九州,秋风吹起故乡愁。”
首句描绘了广袤的大地,山河汇聚了九个州(在中国古代,九州常用来代指整个中国),展现出辽阔的国土。秋风一吹,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忧愁。
2. “洛山冉冉机云出,汉水潇潇巡远羞。”
这句描述了洛山的壮丽景色,山峰云雾缭绕,生机勃勃。汉水潺潺流淌,远处巡游的场景让人心生遐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3. “东望海连甘露寺,北来诗满镇江楼。”
向东望去,可以看到大海与甘露寺相连的美景。向北则是镇江楼,这里充满了诗歌的氛围。通过对方向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站在多景楼上所见的四周景色,以及他对这些景点的情感联系。
4. “金台万里天门杳,且问东津汶上舟。”
金台指高大的楼台,万里表示距离之遥远。天门则可能指仙境或神圣之地。整句诗似乎在表达一种追寻和探索的情怀,但未能如愿的遗憾和迷茫。“且问东津汶上舟”可能是指作者向人询问关于东津和汶上的船只信息,暗含了想要通过水路回到故乡或寻找某种答案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的追求。同时,通过站在多景楼上所见的四周景色,展现了诗人与各个景点的情感联系,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追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王奕
王奕(生卒年不详),字伯敬,号斗山,玉山(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王奕《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王奕伯敬谨撰并书”,认为“癸巳为至元三十年(1293),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