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花

宣城花叠嶂,楼前族绮霞。
若非翠露陶潜柳,即是红藏小谢家。

现代解析

这首《宣城花》用生动的画面感,带我们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江南小城。

前两句“宣城花叠嶂,楼前族绮霞”直接勾勒出宣城繁花似锦的景象:层层叠叠的花像山峦一样起伏,楼前的花丛绚烂如云霞。这里用“叠嶂”形容花之多,用“绮霞”比喻花之美,瞬间让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后两句“若非翠露陶潜柳,即是红藏小谢家”则巧妙化用两位历史名人的典故:
- “陶潜柳”指陶渊明(陶潜),他爱柳树,诗中常写柳的清新淡雅。这里“翠露”形容带着露珠的柳叶,暗指花丛中可能藏着陶渊明笔下那种清幽的意境。
- “小谢”指南朝诗人谢朓,他曾任宣城太守,诗风清丽。这里“红藏”指红花掩映的角落,可能是谢朓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暗示这里的人文底蕴。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虚实结合:既写眼前的花海(实景),又通过典故联想历史人物(虚笔),让风景有了文化厚度。
2. 色彩对比:前两句的“绮霞”(绚烂)和后两句的“翠露”“红藏”(含蓄)形成视觉层次,既热闹又雅致。
3. 留白艺术:用“若非”“即是”的猜测语气,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花丛中可能隐藏的故事,趣味十足。

简单来说,这首诗就像一张明信片:拍下宣城的花团锦簇,却在角落里悄悄题了一句“这里或许有过陶渊明的柳、谢朓的家”,让普通的风景照瞬间有了穿越时空的浪漫。

苏为

苏为,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九)为都官员外郎、知湖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二),徙知郡武军(《八闽通志》卷三九)。仁宗天圣四年(一○二六。以职方郎中知宣州(《宣城右集》卷七《绮霞阁诗碑序》)。今录诗九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