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圃
久雨地气泄,百草日以滋。
勃然翳我圃,积茀不可治。
遂令萧艾质,唐突兰蕙姿。
鸿鹄不肯下,跳蛙恃而嘻。
长林困缠绕,萝蔓郁四垂。
青云避蒙密,白日为蔽亏。
久与人迹绝,阴有物怪窥。
涉秋月既仲,薙人事芟夷。
援斧一挥拂,榛芜为之披。
俯怜蚁穴乱,坐听虫响移。
濯濯行树色,涓涓佳菊枝。
凉风自西来,众叶光参差。
墙堵豁已去,南亭见华榱。
却下走直道,无复蛇虺疑。
维此峙嘉堋,饮射之所施。
循玩失前秽,放怀得新怡。
如昔汉初定,礼法坏不支。
叔孙刬秦弊,树茅绝其仪。
皇皇天子庭,一旦罗尊卑。
表位肃以整,衣冠纷陆离。
圃也不足道,拔邪亦由斯。
作诗试永歌,愤涕下交颐。
勃然翳我圃,积茀不可治。
遂令萧艾质,唐突兰蕙姿。
鸿鹄不肯下,跳蛙恃而嘻。
长林困缠绕,萝蔓郁四垂。
青云避蒙密,白日为蔽亏。
久与人迹绝,阴有物怪窥。
涉秋月既仲,薙人事芟夷。
援斧一挥拂,榛芜为之披。
俯怜蚁穴乱,坐听虫响移。
濯濯行树色,涓涓佳菊枝。
凉风自西来,众叶光参差。
墙堵豁已去,南亭见华榱。
却下走直道,无复蛇虺疑。
维此峙嘉堋,饮射之所施。
循玩失前秽,放怀得新怡。
如昔汉初定,礼法坏不支。
叔孙刬秦弊,树茅绝其仪。
皇皇天子庭,一旦罗尊卑。
表位肃以整,衣冠纷陆离。
圃也不足道,拔邪亦由斯。
作诗试永歌,愤涕下交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杂草丛生的荒废园圃,通过清理前后的对比,隐喻社会需要不断去除腐朽、重振秩序的道理。
前半部分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荒芜景象:连绵阴雨让野草疯长,园圃被杂草淹没("勃然翳我圃"),连高贵的兰花都被低贱的野草挤占("萧艾唐突兰蕙")。青蛙在杂草间蹦跳,藤蔓缠绕树木,整个园子阴暗得连阳光都透不进来,仿佛成了精怪出没的场所。这些描写其实暗指社会秩序混乱时,低劣之辈横行,正人君子无处容身的状况。
后半段写整顿过程:秋天请人除草("薙人事芟夷"),一斧头劈开荆棘后,园子重现生机。干净的树木、绽放的菊花、畅通的道路,这些变化就像汉代叔孙通为刘邦制定礼仪,让混乱的朝廷恢复等级秩序一样("叔孙刬秦弊")。最后诗人感慨:整理园圃看似小事,但扶正祛邪的道理是相通的。
全诗妙在把整理花园这件日常小事,写得像一场社会变革。杂草象征社会弊病,除草比喻革除积弊,而整理后的花园则暗示重建秩序的美好。诗人通过这种接地气的比喻,让读者明白:无论是打理花园还是治理国家,都需要及时清除腐败,才能重现生机。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